
教育国际化嘉宾论坛
多元对话,共探教育国际化区域协同路径
2025年5月9日下午,上外贤达国际教育学院2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之“教育国际化嘉宾论坛”成功在崇明校区举办。泉州市教育学会会长徐昌裕率泉州市中学校长团、上海职业教育协会会长郭扬、山东高校领导等嘉宾出席论坛。
本次论坛通过主题演讲、案例分享与圆桌对话,探讨整合各方优质教育资源,构建跨区域教育合作的新模式。通过精准对接不同区域的教育需求与上海国际教育优势资源,促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的交流与融合,为新时代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供新思路,凝聚共识,助力区域教育高水平协同发展。

上外贤达学院教育国际化发展:
实践与探索
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陈伟为论坛致开幕辞,并以学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为主题进行分享。上外贤达学院依托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外语教学与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在教育国际化项目体系本土化融合、跨文化能力培养以及全球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创新举措和国际化育人成果。
学校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知名高校建立了稳固的友好合作关系。近3年来,平均每年有16%左右的学生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等世界顶级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国际教育学院:项目发展和学生成果
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陈应介绍,学院于2005年以SQA-AD项目为起点开启国际化办学之路,2023年创新推出IPP 2+2项目,现已构建起“商科+艺术+大数据”多元学科体系。在区域合作领域,学院与山东等地开展的分段培养模式成果丰硕,助力众多学子升入海外名校。
面对泉州地区的人才培养需求,学院计划结合当地产业特色,通过专题论坛深入研讨,量身定制培养方案。未来将持续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积极探索与泉州的分段培养合作项目,致力于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提升专业素养,为其打造高效便捷的海外升学通道。
沪鲁分段式协同育人:
培养成果与协同经验
山东山教国际交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单连顺分享了沪鲁分段式育人成果,以及两地协同育人的管理经验。他提到,在过去2年,上外贤达学院与山东学校携手开展的沪鲁分段式协同育人机制,是上海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辐射兄弟省市的有效探索,推动沪鲁人才引育工作纵深发展。未来双方计划进一步深化“全周期”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为城市经济发展培育更多中坚力量。

圆桌讨论
泉州教育协会会长徐昌裕在实地考察学校后,高度肯定了上外贤达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的办学理念与骄人的育人成果。他指出,沪鲁协同发展的培养模式不仅为福建,也为其他兄弟省市开展国际化教育协同培育工作,提供了高质量的可复制范式。他强调,应积极整合优质国际教育资源,深化区域协同机制。通过“在地国际化”理念,可进一步探讨将上海优质的国际教育经验与资源引入泉州的可能性,为泉州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国际教育学院
摄影:吕郁俊
撰稿:朱铭
初审:朱佳静
终审: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