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安门的朝阳下启程:当阅兵声浪撞上我的大学第一堂课”——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阅兵观后感

发布者:吴孟熹发布时间:2025-09-09

“当阅兵声浪撞上我的

大学第一堂课”


— 在天安门的朝阳下启航 —

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阅兵观后感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国际教育学院IPP 2+2项目组织全体学生收看阅兵仪式直播。

以下是大一新生方婕睿写的观后感,记录了收看中的真切感受与思考:

学生观后感

9月3日,当我在家中通过屏幕与国际教育学院 IPP 2+2 项目的老师同学们同步观看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时,天安门广场的朝阳与人民军队的飒爽英姿,迈进了我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成为一堂毕生难忘的 “开学第一课”。

—— 这不是课本里遥远的历史记录,而是我与民族记忆的第一次“近距离对话”。

1945 年9月3日,中国人民经过 14 年浴血奋战赢得抗战胜利,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2025 年9月3日,以一场盛大阅兵致敬历史、昭示未来。国歌响起时,我不自觉地站直身体,脑海中浮现出抗战英模部队的战旗、3500 万同胞的伤亡,更加懂得 “历史不是故纸堆”,先辈以青春换来了我们今日安心走进大学的时光。

屏幕里,银鹰撕裂云幔,铁甲震地轰鸣,战士们的宣誓穿透苍穹,与历史的呐喊遥遥共鸣。45 个方(梯)队、数百台地面装备、上百架战机米秒不差地协同通过,多型新域新质作战装备集中亮相,这不仅是军力的展示,更是维护和平的能力与决心的宣示。

作为即将开启“2+2”学习的新生,我忽然意识到“学分转换”不只是学业规划,更像是时代交给我们的“双轨答卷”:一条轨要学好专业知识,另一条轨要记得从哪里来。当一列列整齐的方队迈着铿锵步伐走过天安门时,我看到的是中华民族的坚韧与力量,那整齐划一的动作,彰显着严明纪律与刻苦训练;尤其是歼击机梯队飞过,规模宏大、新式装备频频亮相,直观展现出我国军事力量的强大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中升腾。

最让我动容的,是画面里那抹穿越岁月的洁白——抗日烽火中的红十字旗,曾在焦土上绽放生命柔光;如今维和部队的蓝色贝雷帽,又在异国他乡筑起希望之墙。这让我想起报名学院时的初心:希望学好专业,将来也能用一点微光为世界添一份温暖。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作为大一新生,我们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们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能力素质,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今天,在天安门的朝阳下启程,我更加坚定:大学不只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学会“如何做一个有担当的中国人”的课堂。我们既要在图书馆里钻研学问,也要在心里为历史留一块位置;既要为个人理想努力,也要记得肩上的民族分量。因为今天的阅兵声浪,已化作我们大学旅程的第一声号角,指引我们向着更有意义的未来前行。

——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国际教育学院

IPP 2+2国际课程

摄影:方婕睿、徐子越

撰稿:方婕睿

初审:杨丹

终审: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