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智研修成果
共探教育未来
国际教育学院 2025 暑期研修
成果交流会顺利召开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宽教师国际视野与专业素养,国际教育学院于10月10日召开暑期研修成果交流会,全体专职专任教师出席本次会议。


叶欣博士结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学管理培训经历,从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教育国际化、产教融合三大维度系统分享学习成果。他介绍了新加坡高校在跨院系学术融合、科研项目管理与职业教育方面的先进实践,为学院优化教学管理、推进国际化办学与产教融合提供了有益借鉴。

李德霞老师围绕“融合教育技术,促进有效教学与学习”主题,分享了澳门理工大学访学成果。她重点介绍了AI在语言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涵盖听说读写课程的智能化教学路径及生成式AI使用规范,并提出“AI是思维计算器,需智慧运用”的教育理念,倡导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重塑角色,以人文精神引领技术融合,真正实现“科技为用,教育为本”。

刘可心老师以上海市高校教师国情研修项目为背景,以“精准扶贫”首倡地——湘西十八洞村为典型案例,生动讲述了该村从深度贫困到乡村振兴的蜕变历程。她详细介绍了苗绣合作社带动妇女就业、校企合作共建文旅人才培养平台等实践路径,强调此次研修深化了教师们对脱贫攻坚精神的理解,为将国情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涵养学生家国情怀奠定了坚实基础。

林燕老师以“如何做一名反思型教师”为主题进行分享,系统介绍了海外教育资源的整合路径,并重点阐述了反思型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价值。在实践环节,她组织教师开展AI赋能教学示范课实操训练,共同探索智能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与会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同步探讨了反思型教学对教师专业成长与科研反哺的推动作用。最后,全体教师运用SWOT模型对个人三年职业发展进行系统复盘。这一过程有效帮助教师在反思中准确识别自身发展的优势、不足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后续制定精准化的专业成长路径提供了清晰依据。


本次交流会为教师搭建了高质量的成果共享与协作平台,国际教育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推进研修成果向教学实践与科研创新转化,不断完善教师发展支持机制,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与教育教学能力,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国际教育学院
摄影:朱铭
撰稿:朱铭
终审: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