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11月4日,国际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热议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深刻认识到,我们既肩负“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桥梁使命,也承担“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职责。因此,我们需要立足实际,扎实推进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
围绕“国际视野与专业素养”核心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促进教学内容与国际先进水平和产业需求的对接;同时,积极推广数智化教学工具的运用,提升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和创新能力。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要注重全过程育人,引导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中锤炼本领,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坚定学成报国志向。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为我院 “十五五” 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立足规划,我们将锚定“国际视野+专业素养”培养目标,认真思考办学要素,思考我们学校、学院、项目对于国家的贡献。一是对接国家开放战略,优化国际教育、跨文化交流等特色专业设置;二是深化“课堂实践”,加强产教融合;三是融入数智教学手段,培育学生创新思维与跨域能力。
我们要以全会精神为引领,把人才培养与国家需求紧密衔接,为中国式现代化输送更多复合型国际教育人才!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个人比较关注国家政治建设和国际形势变化,同时留意经济领域的政策调整与产业动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把“十五五”规划中关于国家经济动向和信息融入到文科和语言教学中,比如,AI如何赋能语言教学,通过讨论互动培养学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促进知行合一。

近期深入学习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研读 “十五五” 规划建议,深刻认识到 “教育优先发展” 对国际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务工作者,需结合岗位职能,把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聚焦教务核心职能,重点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做细教学运行管理,完善排课、考勤、评教全流程机制,优化课时衔接与学分认定规则,简化流程、升级线上平台,让师生少跑腿、多省心;二是强化教学质量监控,进行多维评教制度,每日开展课堂巡查,及时收集师生对教学安排、教务服务的反馈建议,建立问题整改台账,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三是守好教务安全底线,管好学籍、成绩等数据,建应急预案,妥善应对教学、考试突发问题,确保运行平稳。接下来,我会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精进教务管理与服务,用精细化、规范化工作,为国际教育学院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展望“十五五”时期,全会强调“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我将继续把全会精神内化于行,要对接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专业教学必须要打破理论和实践脱节的壁垒,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要考虑和实际工作场景结合,为人才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三变,即“识变、应变和求变”。在教育中,积极识变让我们紧跟教育理念或教学技术更新,如从传统教学到线上线下融合。应变让我们灵活调整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同时,做好长期规划,在识变和应变的基础上求变。这也提醒和激励我们要创新教学内容与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发现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不断提高应变能力和对于未来的适应性。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基础学科教师,在教学方面,教学设计中融入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案例,强调基础科学对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作用。在科研方面,要恪守学术规范,进一步探究专业核心问题,勇于理论方法的创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谋划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意义深远。作为辅导员,我将把全会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一是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部署,坚定“四个自信”;二是结合我们项目学生的特点,讲好中国治理故事,增强学生认同感与使命感;三是立足学生发展需求,提升管理服务效能,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栋梁之才贡献力量。

二十届四中全会主题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统筹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会响应深化改革的号召、进一步提升业务素养。针对以上目标,我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做了一些思考:计划外考务工作是保障教学质量、提升项目国际认可度的关键环节,有两大要点:一是考务规范度。成绩是学生申请海外学校的重要依据,考务不规范会影响项目公信力;二是考务服务力,好的考务服务流程不仅会提升学生的体验感,也会展现我们优质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另外,教务工作具有系统性的特点,教务部门个人之间会有十分密切的交集、各工作环节也环环相扣。所以,需要继续坚持协同合作,共同维护教务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在学习贯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前瞻布局“十五五”规划的背景下,学校教育不再是孤立的知识传授场域,而应成为对接国家战略的“思想孵化器”和“人才供给侧”。以系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为学生奠定服务国家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责任感。学生培养端口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输送给社会的高端人才的“规格”与“效能”。将国家大政方针融入日常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与解决复杂问题的实战能力。建立人才需求预测与反馈机制,使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国家、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动态匹配,避免“育用脱节”。最终通过教育这个“端口”转化为鲜活的人才生产力。端口建设更加坚实、敏锐和高效,才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最核心的战略支撑。

学习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对辅导员工作有了更深体悟,对“立德树人”的使命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作为一名辅导员,我将“立德树人,以德育人”融入日常工作中,通过谈心谈话强化思想引领,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思政教育、生涯规划、日常管理各环节,用心守护成长,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沟通交流,成为学生思想的引路人。
国际教育学院
摄影:樊靥
撰稿:张露
终审:林燕











